“專升本”要“涼”了嗎?
比特派錢包app官方下載-bitpie比特派官網 【官網下載地址:bitple.top】請復制手機瀏覽器打開! 比特派是全球領先的多鏈錢包,支持 BTC/ETH/EOS/USDT 等多種區塊鏈資產,本站是專為移動端用戶開發,支持最新安卓手機,支持簡體繁體。,“專升本”要“涼”了嗎?
日前,湖北省教育廳公布了2023年普通“專升本”招生簡章,里面明確了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這兩所公辦本科院校專升本停止招生。
隨即,“專升本停招”再次引發熱議。
長期以來,專升本一直被專科院校學生看作一場“小高考”,盡管升學競爭壓力不小,但是迎難而上的學生并不在少數。近年來,已有多所高校停止專升本招生工作。
“專科院校、高職院校在校生的總數,占整個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55%,這個需求是很剛性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高校為什么會停招專升本,這會影響到中國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會形成一種趨勢嗎?職業本科等新的途徑,短期內有無可能替代專升本?
“專科起點,本科畢業”
近日,武漢紡織大學稱,“經學校研究決定,報湖北省教育廳同意,我校自2023年起停止開展‘普通高等教育專科層次起點升本科教育’(專升本)招生工作。”
武漢輕工大學則表示“學校將繼續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為高質量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武漢紡織大學官網的學科建設欄目中包括雙一流建設、博士點建設、碩士點建設、專業建設(一流專業),并無專科相關內容。
兩則公告背后,是近年來逐漸被注意到的公辦高校逐漸停招或縮招專升本招生趨勢。
“專升本”有著多種叫法,一些地方叫“專插本”,還有地方叫“專轉本”,但意思相同,即合格的普通高校應、往屆專科畢業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的選拔性考試。
“我們老師很直白地告訴我們,他不喜歡帶我們這些專升本的學生,只是學校有政策,老師要負責”,專升本畢業兩年的廣東學生楊力(化名)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2016年,楊力從當地的一所專科學校畢業后,準備了一年時間,成功將自己的學歷提到了本科,雖然學位證書上作了標注:“專科起點,本科畢業”。
專科生提升學歷的政策有多種,比如自考本科或函授本科,但專升本的含金量無疑是最高的。
當下,不少就業單位普遍將招聘學歷要求提升至本科,甚至碩士。像楊力一樣,長期以來,專升本都是專科院校學生繼續深造的重要途徑。
“不同的高校,有自己的生源、定位及就業的路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全國高職院校拿到本科文憑只有三十多所,學校為了鼓勵學習好的學生,就會讓他們走專升本的通道。
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早在200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就曾明確嚴格招生計劃、收費標準和選拔錄取程序,并在2010年時重申了這一要求,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在當年省屬高校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的5%以內……‘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原則上不舉辦普通專升本教育。”
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此后也隨之跟進,這類情況在全國多地都有出現。2019年,哈爾濱理工大學就公告稱,根據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與優勢特色學科”的需要,結合辦學實際,決定逐年減少普通專升本招生計劃,到2021年停止普通專升本招生。
去年,江蘇多所獨立學院停止普通專升本招生,在網上引起熱議。但之后,部分院校表示,停招原因是正處于籌備轉設階段,轉設成功之后不排除恢復招生。
數據顯示,河南今年有3所高校停招專升本。近兩年共有16個專業出現連續縮招的情況。
“高職院校基本沒有發言權”
高校為何不愿招專升本了?除院校自身考量之外,還有一些共性原因。
“部分高校專升本報考人數逐年減少,生源質量難以符合教學培養相關要求。”梁挺福表示,有個數據值得研究,當下全國高考本科平均錄取率已經突破45%,而高招平均錄取率已經超越90%,不少省份已經超越了95%。不少省份高考200分左右,甚至低至100分也能夠被高職專科院校錄取。
“上大學越來越容易的今天,上大學已經變成不重要,能上好大學名牌大學才是關鍵。那么,對于想專升本的大專生來說,一般大學的專升本他們看不上,而985/211工程院校卻停止招生,自然部分高校就會因無足夠生源而停止專升本招生。”梁挺福說。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蔡炳育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接收專升本的主力軍主要是民辦學院和獨立學院,具體的政策各地不盡相同,“江蘇這邊是通過省教育廳進行調控,要求雙211學校要放一定的計劃在‘專升本’里面。”
問題不僅存在于入學前。2014年,湖北大學在停招專升本時就曾提到,校內普通本科生的教學進度、培養規格、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與所招錄的普通專升本學生原有模式差別較大。
楊力的老師也曾對他說過,“你們的思維方式和一直以來學這個專業的人有些不同,因為沒有一直跟讀,老師講的東西很難理解,比如老師提到說大一學的某個知識點,學生會反應不過來”。進入本科院校后,他們需要兩個學年才能畢業,相當于在校學生的大三大四階段。
在梁挺福看來,部分專升本學生難以適應新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甚至難以順利畢業。
因為類似的原因,部分專升本的學生在學校中也會遭到一些偏見。“地方性的本二院校,他們的生源都是經過高考錄取進來的,分數遠遠超過專科的分數線,他們會戴著有色眼鏡,認為專科上去的學生是不行的。”蔡炳育說。
在梁挺福看來,普通本科學校在專升本的考試和后續的課程設置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有的省份普通本科院校可以自主決定考試內容和方式,有的省份普通本科院校可以部分決定考試內容和方式,有的省份則是由省委托相關普通本科高校選拔專家統一命題文化課和基礎課考試,高職院校基本沒有發言權。
據楊力介紹,廣東公立本科高校普遍是500分制,考試兩天,科目為政治、英語及兩門專業課。他當時考了320多分,被一個公立的本科學校錄取,該校于2018年從學院更名為大學。但如果只是求個本科學歷,一些民辦本科200分也能上。
由于從不同的維度、立場考量。也有一些高考統招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反對所在學校設立專升本招生。
一個中間階段的產物
“從政策來看,高職專科學生專升本經歷了從放開到緊縮控制再到放開的一個過程。”梁挺福介紹,專升本政策緣起于1999年,在2006年及2010年嚴加把控后,2020年,為穩定大學生就業形勢,教育部等部門擴大多層次高校學生招生比例,其中也包括“專升本”招生計劃。該年,教育部擴大專升本招生規模至64.8萬人,同比增加32.2萬人。2021年,“專升本”計劃升至81萬人。
實際上,專升本的規模仍在持續擴大。到了2022年2月,全國專升本比例已達20%。但蔡炳育擔心,多所公辦學校停辦專升本可能會導致其他學校“跟風”。另一個趨勢是,未來專升本招生或更加向民辦本科高校傾斜。
蔡炳育認為,專升本給學生提供的成長路線比較明確。他所在的學校,參加專升本學校考試達到50%,錄取率超40%。
大專畢業后,楊力覺得自己在就業市場明顯沒有競爭力,“好一點的工作都要本科以上,有我想去的崗位,但因為門檻問題進不去”。
楊力在專科階段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但到了本科階段,他選擇了市場營銷專業,現在的工作也與此相關,薪資比公司里的專科生每月至少多一千元。全班50人,只有包括他在內的2人升了本 ,除了少部分技術好的,很多人畢業了就是做銷售或客服等。
但站在校方的視角,情況可能又有所不同,這也是蔡炳育想不通的地方。職業院校要做產教融合,培育的學生最后到合適的企業里去工作就業,但現在的學生的需求不是就業,大部分來源于升學,“盡管也有個別學生進一步考上研究生,但實際上這些本科的學生,就業的質量和專科階段相比,是否會有提升,沒有一個統計的數據。”
在儲朝暉看來,一方面的現實是,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進入崗位前都是本科,現在社會整體上處于一個過度教育的狀態,這對個人、對社會、對各方面發展都是不利的。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程度提高,大多數人能夠上本科了,“沒有‘專升本’的,就也不叫大多數人了,事實上需求來自這個層面”。
由此帶來的,卻可能是“邯鄲學步”。
梁挺福分析稱,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實踐教學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有的省份只考基礎課,有的省份雖然也考專業課,但卻沒有將高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納入專業考試內容。這導致了專升本考試與實踐實訓存在一定程度的對立。
“一些學生為了準備專升本考試,對于實踐實訓敷衍了事,甚至放棄專業實踐及實訓,極大地忽視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訓練,嚴重影響高職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培育,脫離了高職教育軌道。”他表示,也因此,學校管理者對學生專升本的意見不一。
改變這個困局的一個重要路徑是發展職業本科。蔡炳育解釋稱,中國的高等教育,原分為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實際上現在專科層次已經轉化為職業教育,專升本只是這個中間階段的產物,“但問題在于,這個階段什么時候能夠斷掉”。
現實是,有不少校區希望改名為職業大學,但被叫停了。蔡炳育介紹,目前申辦職業大學的方向主要有兩種,一是高職院校去申請職業本科,但難度相對較大。在江蘇和浙江,有很多高職和民辦合并成職業大學,這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方式,但可能會出現一些輿情。阻力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的不認可,這樣的政策也暫緩。
“從長遠的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來看,專升本招生模式終將會走向結束”,梁挺福表示,但眼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不能一“停”而了之,“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應給予高職院校一定的發言權,職業教育是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重的類型教育。
作者:陳威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当非农遇上耶稣受难日 今晚“加班”的交易员可能更加危险?
- 美国非农就业人数预计增加 黄金陷入区间2021-2007区间
- 赵佳臻搭档陈磊 拼多多新增联席CEO继续重仓农业
- 现货黄金承压,待非农引路,FED官员仍暗示“既要又要”
- 山东黄金现涨近7% 机构看好贵金属板块的投资机会
- 因愿而生,如愿而行,华夏基金25周年多资产全能平台策略会举行,多资产全能平台将塑造大资管时代核心竞争力
- 买不到的魅族:备货难产还是饥饿营销?
- 中信证券:予北控水务买入评级 目标价2港元
- 【副刊美文】青麦子,挑青旗
- 君圣泰医药,或香港上市,IPO团队包括瑞银、华泰
- 强生89亿美元“天价赔款”背后:数万起致癌诉讼,拒绝承认产品安全问题